
-
公公婆婆把房子過戶給老公了,那這個房子我有份嘛? 2022-09-16 14:52:31 吳紅
你好,婚內過戶的一般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除非公公婆婆書面表示只給男方除外。具體需要看是如何過戶的,如果是以贈與的方式給你老公,并且登記在你老公個人名下,屬于公公婆婆贈與給你老公的個人財產,跟你沒有關系,如果是以買賣的方式過戶,那么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
你好,我自己沒有出錢,但是對方買房加上我的名字了,那這樣有用嗎? 2022-09-16 14:50:02 楊聰
你好,實際上一方將個人的房產加上另一方的名字,屬于贈予性質,接受贈予的一方無償取得財產是不需要出錢的,加了名字贈予行為就已經完成,個人財產就變成夫妻共同財產,所以房產加名,當然是有用的。
我國關于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的規定及存在問題
來源:離婚律師網 作者:未知 時間:2016-10-27 點擊數:15
成都婚姻律師網
非婚生子女,指沒有婚姻關系的男女所生之子女。韓國民法稱為婚姻外之子;日本民法稱之為非嫡出子。從生育的自然屬性上講,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井無區別。但是從生育的社會屬性上講,非婚生子女是婚生子女的對稱,是沒有合法婚姻關系的父母所生的子女。非婚生子女,自古以來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事實上都受到歧視和虐待。無論是在我國封建社會中的法律規定,還是在資本主義早期的法律規定中,對于非婚生子女都有一定的歧視條款。在早期的英國普通法上,非婚生子女與其生父、生母不發生法律上的親子關系。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親子關系上的指導上以平等原則不斷的貫徹,各國法律開始不斷關注對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如德國修改了《德國民法典》,同時頒布了《子女身份改革法》、《非婚生子女在繼承上的平等法》、《未成年子女生活費統一法》,從法律意義上徹底消除了一百多年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在法律地位上的差別。豎這些國家通過準正和認領程序,使非婚生子女婚生化,賦予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在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后頒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在其中便規定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1980年的《婚姻法》重申了上述精神。現行的《婚姻法》對于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對前兩部法律沒有原則性的突破。其25條第1款規定了: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此條款賦予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在此條第2款中,其規定了生活費、教育費的承擔問題。可以說,《婚姻法》從法律形式上賦予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著事實上的平等。在傳統觀念中,對于非婚生子女的歧視是一直存在的,社會上許多人還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此種問題。從我國現狀來看,近些來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轉變,未婚同居等現象逐漸增多,非婚生子女出生的數量逐年上升,而我國對非婚生子女家庭法律保護性規定僅限于婚姻法第25條規定,以及一些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總的來說,我國關于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存在以下問題。
(1)立法原則的缺失。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我國處理非婚生子女問題的指導原則主要是依據《憲法》的規定,即存在于憲法當中的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利原則。這個原則看似法律位階很高,實際比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我國現行法律保護中對于立法原則表示的不明確,直接導致諸多弊端的出現。在立法之中,具體的制度設計沒有總的原則作為指導,導致制度設計沒有明確的目標,難以形成統一的體系。在實踐之中,法官處理非婚生子女問題之時沒有統一的立法原則,導致其自由裁量權增大,在我國相關法律制定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侵害非婚生子女的現象。
(2)親子關系的確認制度缺失。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婚生子女與非混生子女享有同樣的權益。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大的缺陷,親子關系的確認制度缺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首先是認領制度的缺失。非婚生子女的認領,是指通過法定程序使非婚生子女實現混生化的法律行為。它通常是在非婚生子女無法準正的條件下出現的,孩子因此而取得“準婚生子女”身份,即相當于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在世界各國被普遍采用,但是在我國相關法律中卻沒有規定,這直接導致實踐中某些案件無法處理。如非婚生子女追討撫養費前提條件便是確認父母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確定不下來,追討撫養費無從實現。立法的缺失直接導致實踐中相關法律問題的出現。其次是準正制度的缺失。非婚生子女的準正,是指已經出生的非婚生子女,因父母結婚或司法宣告而取得婚生子女的資格制度。準正制度源于羅馬法。現代世界各國普遍設立了準正制度,該制度的存在可以避免非婚生子女因非婚生育帶來的歧視和不公平,其巧妙地將尊重正式婚姻與保護非婚生子女的理念相連接,具有獎勵、促進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結婚的功能。但是令人遺憾的事,當前我國立法中對此問題卻沒有相關的規定,這導致目前立法似乎較為周全,實際上在面對復雜多樣的非婚生子女問題,當前立法中過于原則性的操作模式明顯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