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夫妻一方約定將個人所有的房屋與另一方共有,但沒有辦理房產加名登記,贈與方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嗎? 2021-12-27 09:51:03 李麗霞
夫妻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全部贈與另一方,因未辦理房屋變更登記手續,依照《民法典》物權編的規定,房屋所有權尚未轉移,而依照《民法典》關于贈與一章的規定,贈與房產的一方可以撤銷贈與
-
一方婚前付首付,婚后雙方共同還貸的房產,應當如何分割 2021-12-27 09:49:44 羅京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從案例淺析隔代撫養
來源:離婚律師網 作者:未知 時間:2016-10-20 點擊數:3
一、案例
案例一(選自成都離婚律師網):“哎喲!你慢點跑!慢點跑……”放學后,76歲的陳奶奶一手提著孫子超超(化名)的書包,一手拿著孫子吃到一半的零食,緊跟在孩子身后,喊著“當心!當心!”。陳奶奶捏了把汗,告訴記者:孩子讀小學二年級,每天接孩子放學,她都提心吊膽。孩子調皮,一路上邊跑邊玩,她哪里追得上?一坐上公交車,超超就“搶”到一個座位并和同學興高采烈地聊起了天,接送孩子的幾位老人則背著書包站在一旁,這樣的場景并不少見。陳奶奶說,兒子兒媳雖都在本地,但工作很忙,只有周末回來陪孩子吃頓飯。孫子就住在她那里,平時想買什么、玩什么,她基本都會滿足,使得孩子養成了驕橫、任性的不良性格。“現在,孫子想買什么,如果不滿足,他就賴著不走;兒子兒媳來看孩子,他還會時常頂嘴。”隔代撫養教出了“得瑟小孩”,讓年輕夫妻苦惱不已。32歲的周女士,自己經營企業,年薪近百萬,事業有成,唯一令她煩心的就是5歲的兒子。“管不住了!管不住了!”周女士說,自己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為拼事業把孩子交給父母撫養,直到上幼兒園才接回身邊。正想騰出精力對孩子的學習和教育多加監管時,沒想到卻引來“家庭矛盾”。周女士只要對兒子稍有批評,兒子馬上頂嘴,還跑去外公、外婆家,鬧得不可收場。“孩子這么小,就如此叛逆,以后可怎么管?”周女士十分苦惱。
案例二(選自婚姻律師網):三年級學生妞妞(化名)是個典型的隔代撫養孩子。由于孩子父母離異,妞妞跟著母親生活,但綺綺(化名)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長則幾個月,短則幾星期,所以妞妞從小跟著外公、外婆生活。綺綺告訴記者,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總是“窩”在家里,也不帶她出去玩,所以她從小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時由于缺乏運動,現在成了“小胖妹”,體育成績經常不及格。“平時,外公、外婆總是和我說些他們那年代的事情,我覺得很陌生。對新鮮的事情,他們一概不知。”妞妞說,如果學習中有什么問題,外公、外婆也無法幫忙解決。
二、評析
孩子的性格形成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受家中長輩日常語言、行為的影響頗深。記者觀察發現,相比由年輕夫妻直接撫養的孩子,隔代撫養的孩子往往呈現出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交流能力較弱等特點。
隔代撫養有利有弊,但如果處理不當,產生弊端,對孩子的影響尤為深遠。從心理角度來說,65歲以上的老人處于人生第八個階段,發展的基本任務是自我整合。對比工作繁忙的年輕父母,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生活,能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一方面,老人自身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孩子玩,容易與孫輩建立融洽的感情;另一方面,隔代撫養也能緩解老人的孤寂,使其從孫輩的成長中獲得生命力,對老人保持健康心態大有裨益。
對孩子來說,兒童時期的生活環境對一個人長大后個性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童往往存在依戀心理,他們與撫養者之間會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感情聯結,隔代撫養能使孩子長大后仍然與祖輩保持親密聯系,家庭觀念強。如今,“隔代親”也讓部分老人對孫輩非常溺愛,在教育方式上多采取嬌慣、包辦替代,甚至偏袒、姑息和縱容,容易讓孩子養成種種壞習慣。在父母管教孩子時,祖輩往往喜歡為孩子“出頭”。相比父母,祖輩更容易無原則遷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懶惰、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等不良性格。另外,祖輩的世界觀形成于幾十年前,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都比較陳舊,尤其在新知識的接受和高科技能力的發揮方面都跟不上信息時代,容易造成溝通障礙,導致孩子孤獨、自卑的心理。隔代撫養中會融入教育,隔代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我市高級教師黃加平說,孩子能不能教育好,與是否“隔代”沒有必然關系,但和教育方法一定有關。老人不一定在帶孩子方面比年輕人好,但也不一定比年輕人差,關鍵在于教育理念的科學和健康,要做到“嚴”與“慈”的有機結合。
上一篇怎樣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下一篇隔代撫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