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性福-午夜亚洲-午夜亚洲福利-午夜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歡迎訪問,離婚律師網!

24小時咨詢熱線:

139-8219-5329 139-8061-6860

您現在的位置是:離婚律師網>子女撫養 > 其它 > 正文

關于離婚后子女改名的法律探討

來源:離婚律師網   作者:未知  時間:2017-01-03   點擊數:22

 

        公民的姓名作為公民身份權的一種表現形式,能否隨意進行更改,特別是父母雙方離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權如何行使、父母能否單方面為未成年子女更名改姓,已為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和法律專家所關注。本文力圖通過對國人姓名的來歷、對現有法律規范的分析,從社會倫理以及法律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再認識,以期達成這樣的共識:公民的姓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更改,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需要更名改姓的,由其監護人向戶口登記機關提出變更申請。未成人子女的監護人為了子女利益,可以單方申請為子女更名改姓。 
  一、姓氏的起源與發展 
  談起姓氏,中國人的姓氏數量之多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古人曾為此編著過《百家姓》。中國的姓氏不僅數量多,并且其起源很早,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商朝后期就有了明確的姓, 很多學者認為,先秦的姓與遠古的母系制度有關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標記,由于它標志著一個人由那個氏族出生,故稱為“生”,而生下時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邊,寫做“姓”。 我國漢代之前有姓有氏,姓與氏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通鑒.外記》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就概括了姓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戰國之后才逐漸趨于固定,直到漢代才同現在基本一致。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指出:“姓氏所出,后世茫不可考。不過證以史傳,然要為難曉。自姚虞唐杜姜田范劉之外,余蓋紛然雜出。”洪邁所說“紛然雜出”,確實道出了中國姓氏紛繁錯雜的長期歷史變化,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對姓氏越來越重視:認為姓是祖宗所賜,是一個人尊嚴的表現,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于是有了“坐不更名,行不改姓”之說。直到今天,一個人的姓仍不能隨便更改,雖然許多人知道它不過是一個沒有實用價值的虛體。  
  那么,外國人的姓氏有什么由來的呢?就歐美的一些國家來說,許多是根據祖先從事的職業來決定的。如英、美人姓“史密斯”的,法國人姓“菲雷爾”的,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各國姓“赫雷羅”的,意大利人姓“菲拉洛”的,荷蘭人姓“司密特”的,德國人姓“施密特”的,匈牙利人姓“科瓦奇”的,都是“鐵匠”的意思。又如英、美人中姓“庫克”、“米勒”、“撒切爾”的,這與他們的祖先大多是廚師、磨坊工和瓦匠有關。日本人正式的姓直到公元200年左右才有,比中國整整晚了11個世紀多。由國家下令讓全國人一齊取姓,這事聽起來好像是有點兒不可思議,可是在日本就確實有過這樣的事。明治天皇時,政府感覺到沒有姓,編造戶籍,課稅征役,非常不方便,這才號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并沒有誰想用個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達“凡國民,必須取姓”的命令。并且其姓氏來源很有意思:住在山跟前的人就姓山口;住在松樹下的就姓松下;住在田野的就姓田中…… 
  我們再從格式上來看。中國的姓名與許多國家不同,主要的區別在與中國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有些國家則是名在前而姓在后;于是常常分不清外國人名中哪部分是姓哪部分是名。究其原因,中國人比較尊重祖宗而外國人比較尊重自己。 
  綜合古今中外對姓氏的研究,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姓名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相區分的一個一般符號。姓氏,作為一個符號,雖然在歷史上某個時期、某個地域,曾經是地位與權勢的象征,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種觀念已經為人們所摒棄。 
  二、公民姓名權的法律規范 
  一般來說,一個人出生之后,長輩或者親屬都要為其取一個名字,一般由姓和名兩部分組成,這個名字就是這個人區別于其他人的一個標志。公民的姓名權屬于人身權范疇,是指自然人決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規定改變自己姓名的權利。對此,我國以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等形式作出許多規定。 

  1980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婚姻法》第十六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2001年4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對《婚姻法》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公民出生后,隨父親的姓氏還是隨母親的姓氏由父母雙方協商確定或者父母任何一方要求、另一方默認,公民既可以隨父親的姓氏,也可以隨母親的姓氏,而且有學者認為,既然《婚姻法》規定,可以隨父親的姓氏,可以隨母親的姓氏,那么也可以隨任何人的姓氏。 
  《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的姓名權受到法律保護,法律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非法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 
  1951年2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子女姓氏問題的批復》,在父母姓氏不同的情況下,隨父母哪一方的姓氏由父母雙方協商確定,如父母雙方就此問題不能達成協議的,應以子女自己表示的意志為主。在子女年紀尚幼無表示自己意志的能力時,應從民間習慣,其出生時所用的姓氏不宜改變。父母離婚后,除因協商變更子女姓氏或子女已經成年可以自己的意志決定從父或從母外,并沒有使子女改變原用姓氏的必要。 
  1958年1月9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的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這是公民依法辦理姓名變更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據。 
  1981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81]法民字第11號《關于變更子女姓氏問題的復函》中指出:“夫妻雙方離婚后,未征得另一方同意,單方面決定將子女姓名予以變更,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對于單方面決定變更子女姓名的當事人,人民法院應當說服其恢復子女原來的姓名。”,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對父親或者母親單方面改變子女姓名的行為予以制止的司法解釋,但規定對措施卻是“說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1993年11月3日法發[1993]30號)(以下可簡稱《意見》)“父母不得因子女變更姓氏而拒絕付子女撫育費。父或母一方擅自將子女姓氏變更隨繼父或繼母姓氏而引起糾紛的,應責令恢復原姓氏。”,這是人民法院對因子女姓氏變更而引起的“拒付撫育費”問題而作出的規定,對由于父母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擅自變更子女姓名的糾紛,“責令恢復原姓氏”。 
  公安部《關于撫養人申請變更子女姓名問題的批復》(公戶政[1995]074號):“依據《戶口登記條例》第十八第一款規定,戶口登記機關可以根據父親或母親的申請并依照法定程序為其未成年子女變更姓名。”這是公安機關對撫養人變更子女姓名問題的批復,從中不難看出,未成年子女的父親或者母親任何一方可以申請為未成年子女變更姓名,也就是說二者有其一即可。 
  公安部于2002年5月21日《關于父母離婚后子女姓名變更有關問題的批復》(公治[2002]第74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變更子女姓氏問題的復函》的有關精神,對于離婚雙方未經協商或協商未達成一致意見而其中一方要求變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機關可以拒絕受理,對一方因向公安機關隱瞞離婚事實,而取得子女姓名變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復子女原姓名且離婚雙方協商不成,公安機關予以恢復。”可以看出這個批復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復函》之后而由公安部重新作出的規定。 
  從以上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司法解釋中,我們不難看出:公民的姓名在戶籍管理機關登記,即依法享有姓名權,任何人不得加以侵害。公民依法更名改姓受法律保護。 
  一般來講,公民更名改姓是其處分自身權利的一種外在表現,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受到法律保護和認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照法律規定更改姓名,無論是自己自覺自愿還是聽從他人建議,因為是成年人而且法律法規有明確的規定,一般不會引起糾紛。但由于未成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其更名改姓往往會引起非議,特別是未成人父母離婚后,對未成年子女更名改姓問題,更會引起爭議,一些人借此不承擔未成年子女的撫育費,有的甚至為此而對簿公堂。這其中還包括對非婚生未成年子女和被收養的未成年子女的姓名變更問題。 
  三、公民更名改姓的原因及種類 
  雖然,先人曾有“坐不更名,行不改姓”之說,但由于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以及倫理道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上個人的喜好不同,現實生活中更名改姓的現象已經很平常。 
  在當今社會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自主決定更名改姓,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社會生活的需要,為了方便生活、學習、工作而變更姓名,如一個在單位上班,叫同一個名字的人有三四個,很是不便,為此,而變更原來的姓名; 
  二是基于認祖歸宗,如本人或者其長輩原來被異姓人收養而改姓,現在又想認祖歸宗而改回原姓; 
    三是由于迷信,認為自己的姓或者名不好聽、不吉利,意圖通過更名改姓給自己帶來好運; 
  四是通過更名改姓過到一種非正當的目的,如通過更名改姓逃避法律的制裁。 
  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人來說,其更名改姓原因大多基于父母,特別是由于離婚而引起的未成年子女更名改姓更是與日俱增: 
  一是出于生活學習的需要。現實生活中,為孩子起單字名的現象越來越多,未成年人同名同姓的現象十分嚴重,為了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而為未成年子女變更姓名; 
  二是為了維護家庭生活的需要。現實生活中,離異的雙親往往會選擇再婚,特別是母親一方帶未成年子女再婚,往往會造成一家三姓,當繼父在社會生活或者孩子在學校中被不知情的鄰居、同學或者老師問到為什么時,會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 
  三是出于報復心理。有的女當事人認為前夫傳宗接代思想嚴重,所以要給小孩更改姓名,讓他家“斷子絕孫”,仿佛更改子女姓名之后,子女與另一方的關系就不復存在了;有的男當事人原是“招女婿”到女方家落戶的,子女原是隨母姓,離婚后孩子判歸自己撫養,便將孩子變更隨父隨了,讓女方家原想通過招女婿,續“香煙后代”的理想破滅; 
  四是尋求心理平衡。有的因為對方有過錯而離婚,無過錯一方因為心理失衡,便隨意變更子女姓名; 
    五是由于被收養。未成年子女被依法收養,未成年子女與送養人之間的父母子女關系依法解除,而與收養人之間建立了父母子女關系。收養人基于收養而變未成年子女的姓名; 
  六是非婚生子女被生父認領。由于非婚生子女的特殊性,一般來講,出生后會隨母親姓氏,在不知其生父的情況下,可能不存在被認領問題,而在其生父認領時也會存在為其更名改姓的問題。當然,在我國現有的法律中,還未對非婚生子女認領問題作出規定。 
對于公民更名改姓,我們可以從不同側面作出分類: 
  一是從是否滿十八周歲的不同可以分為:未成年更名改姓與成年人更名改姓。未成年更名改姓應該由其父母或者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成年人更名改姓,由其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二是從主觀意圖上可以分為:合法目的的更名改姓與非法目的的更名改姓。更名改姓的目的應該是不違法的,但是如果想通過更名改姓達到非法的目的,那么這種行為應該是無效的。 
  三是從申請主體上可以分為:本人申請和法定代理人申請。 
  四、對公民更名改姓問題適用法律的思考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我國法律對于公名姓名權的保護還處于不斷完善之中,特別是對于公名更改的法律規定相對比較少,而有的規定與現實生活有一定差距,給公民主張權利造成諸多不便,有的規定不夠細致和完善,有的甚至還相互矛盾。 
  (一)《婚姻法》有關公民姓氏的規定: 
  現行《婚姻法》關于公民姓氏的規定是:“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與修改前的《婚姻法》相比,只是少了一個“也”字(原《婚姻法》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這是對原父權專制的一種革命,足以體現了對“隨母姓”的尊重,是對婦女權益的一種保障,是男女平等在現實中的具體體現。但是我認為這還遠遠不夠。既然姓名權是公民人身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有權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那么我認為在《婚姻法》中,可以直接作出這樣的規定:“公民可以隨父姓,可以母姓,可以選擇任何姓氏”。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戶籍管理條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管理條例》是在1958年1月9日施行的。第十八條規定:“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的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這是公民依法辦理姓名變更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據。這部條例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以歲數來界定由誰作為申請人規定有不周延的地方。 
  其一,對于已經滿十八周歲的精神病人更名改姓,按照《條例》的規定,應由其本人申請,而其本人卻是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那他(她)該如何更名改姓呢?我認為應與未成年人一樣由其法定代理人申請為佳,這也與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相一致起來。這里不應根據年齡來作出界定,而應以是否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來界定。 
  其二,如果未成人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的人的父母也是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呢,那么應該由誰來申請變更呢? 

  未成年人更名改姓或者說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更名改姓的申請人應該規定為其監護人,這也避免了對申請人的羅列不周全的問題。但是這里的“監護人”應該是一個明確的概念,與婚姻法規定的“監護”有所區別。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監督護人;夫妻離婚后,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其監護人;未成年人被收養,其與生父母的權利義務歸于消滅,其收養人為其監護人。 
  我認為《條例》有關公民更名改姓的規定可以修改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公民需要變更姓名的,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需要變更姓名的,由其監護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 
  (三)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 
  可以說,最高人民法院在對待公民更名改姓問題上的處理十分慎重。主要是針對夫妻雙方離婚后,對未成年子女姓名的變更問題作出的答復或者司法解釋。 
  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變更子女姓氏問題的復函》中對父親或者母親單方面改變子女姓名的行為采取“說服”的方式,但主要觀點還是“不贊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對父母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擅自變更子女姓名的糾紛,“責令恢復原姓氏”,同樣持否定態度。 
  那么夫妻雙方離婚后,父親或者母親一方能否單方面為孩子更名改姓呢?我認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姓名權是子女的姓名權,而非父親或者母親的姓名權,父親或者母親出于正當的目的單方面為孩子更名改姓,并沒有構成對子女姓名權的侵害。 
  有人認為:“子女出生及其未成年時期,其姓名是由父母依親權決定的,故對于有關其更名的糾紛處理也應遵循親權原則。由于我國實行的是父母平等的共同親權原則,親權的行使就應由父母的共同意思來決定,父母一方違背共同意思的親權行為就是無效的。子女出生時所起之名,無論是否作戶籍登記,一般應視為是父母的共同意思表示,它是有約束力的。父母離婚后,父母對子女的姓氏問題仍然是雙方共同親權的內容;一方未經對方同意而變更未成年子女的姓氏為繼父或繼母或第三人姓氏的,就是一種違背共同親權原則的無效民事行為,對方要求恢復子女原有姓名,于理、于法、于情都是成立的”。這種觀點的錯誤在于,其一,我國現有法律還未對親權作出過規定,其二,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權應該是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為了子女利益而進行的代理行為在法律上是合法有效的。 
  也有人認為,“離婚父母單方為子女更名改姓,侵害了另一方的監護權,應該視為無效的行為,認定變更無效。”單方行為即使侵害了另一方的權益,也并不能直接導致變更行為的無效,比如,現實生活中,公民善意購買他人盜竊來的耕牛,雖然盜賣行為是非法的,但對于善意的購買者來講,買賣行為是有效的;況且為子女變更姓名的行為也并未侵害另一方的監護權利。當然,現實生活中,因為夫妻離婚,父母單方為子女更名改姓的而導致的矛盾時有發生,但我認為法律應該明確給予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更多的監護內容,而對于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其監護權利和義務自動消滅。這里的監護義務與撫育義務是有區別的,不能以沒有監護義務而不履行撫育義務。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也沒有能力履行監護職責。所以,我認為現行《婚姻法》中有關監護的內容,可以做如下修改:“父母是未成年的監護人;夫妻雙方離婚后,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而為無民事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申請更名改姓是監護人的權利之一。 
  (四)公安部的規定 
  從公安部的《關于撫養人申請變更子女姓名問題的批復》中,不難發現,未成年子女的父親或者母親任何一方可以申請為未成年子女變更姓名,也就是說二者有其一即可。 
  公安部在《關于父母離婚后子女姓名變更有關問題的批復》,明顯是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變更子女姓氏問題的復函》的有關精神的影響,是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靠近。公民更名改姓是一種民事行為,向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是一種行政行為。公安機關獨立行使行政行為,應該不會受到法院民事司法解釋的影響。 
  (五)司法部的規定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復《關于當事人申請更名改姓是否可以辦理公證的請示》的函(99)司律公函036號:“……經研究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認為,更改未成年子女姓為繼父姓,應征得生父的同意,并取得其生父同意其改隨繼父姓的明確意思表示。……作為意思表示形式之一的聲明書,其是否辦理公證應由當事人自己決定。公證處可以為其辦理聲明書公證。 
  司法部對于未成年人更名改姓問題的答復依據的也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同時,對是否能辦理公證作出了肯定的答復。 
  五、進一步完善公民更名改姓的立法 
  公民更名改姓問題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確實很廣,往往會引起諸多糾紛與不便,相關立法需要完善。比如:在《婚姻法》中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可以選擇父母姓氏之外的任何姓氏”。 
  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戶籍登記管理條例》可以對更名改姓做以下修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公民需要變更姓名的,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無民事行為能力需要變更姓名的,由其監護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需要變更姓名的,應征求其本人的意見,并由其監護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 
  對于在現有條件下,公民更名改姓問題,我認為還應進一步完善有關程序,最主要的是引入公證機制。現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對公民更各改姓問題規定不是很細,需要查實的問題很多,如更名改姓的目的、更名改姓的申請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更名改姓的人是否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等等,都需要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核實,僅僅依靠公安戶籍管理部門很難有效地進行。而作為公證機關,依照《公證法》的規定,對公民更名改姓的有關證據、申請人資格、公民更名改姓行為是否合法等進行嚴格地審查和把關,最后為公民更名改姓提供《聲明書》公證,公安機關依據《公證書》,為公民辦理更名改姓,無疑會減輕行政機關的壓力,降低因公民更名改姓產生糾紛的發生率,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在线综合视频 | 三级黄色网| aaaaaa毛片免费看 |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成人短视频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mimi色 | 亚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免费 |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 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 美女伊人网 | 美女网站视频黄 |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色 | 久操精品在线 | 麻豆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 人人色网 |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激情五月综合网 | 99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成人免费观看 |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视频 | 大杳焦伊人久久综合热 | 福利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 国产一级毛片午夜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 精品国产第一页 | 韩国三级伦理片 | 2020年最新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免费看成人毛片 | 5060午夜电视网| 免费在线一级片 | 久久久久久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