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夫妻一方約定將個人所有的房屋與另一方共有,但沒有辦理房產加名登記,贈與方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嗎? 2021-12-27 09:51:03 李麗霞
夫妻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全部贈與另一方,因未辦理房屋變更登記手續,依照《民法典》物權編的規定,房屋所有權尚未轉移,而依照《民法典》關于贈與一章的規定,贈與房產的一方可以撤銷贈與
-
一方婚前付首付,婚后雙方共同還貸的房產,應當如何分割 2021-12-27 09:49:44 羅京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怎樣的收養行為不具法律效力?
來源:離婚律師網 作者:未知 時間:2016-12-14 點擊數:41
一、收養人不具有相應能力的收養行為不具法律效力。
要求行為人具有與其從事的民事行為相當的民事行為能力,是對民事主體資格的要求。收養行為旨在建立重要的父母子女關系,所以作為收養關系當事人的收養人必須是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如果收養人不具備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不能獨立表達自己的意思以及理解其行為的法律后果,收養行為是無從談起的。應當注意的是,由于在收養關系中,被收養人多為14周歲以下限制行為能力人或者無行為能力人,所以其作為收養關系的當事人,必須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從事收養行為,而作為被收養人法定代表人的民事主體,必須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否則,從事的收養行為將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收養行為不具法律效力。
在收養行為中,所謂意思表示真實,就是收養行為必須出于當事人的自愿、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如果收養關系的當事人并沒有真正通過收養關系建立父母子女關系的內在意思,而是試圖通過收養而達到其他不法的目的;或者通過收養來規避計劃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規;或者當事人表示出來的收養的意思不是出于當事人的自愿,而是被欺詐、脅迫的結果等。只要具有這些情形,就說明當事人從事收養的民事行為的意思表示是不真實的,由此而形成的收養關系不具備法律效力。
三、違背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收養行為不具法律效力。
這里所指法律,不僅包括收養法,還包括國家頒布的各種法律、法規。所謂社會公共利益就是社會共同的利益,如公共秩序、社會公德等。保護和調整社會公共利益是法律和政策的共同任務,我國的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是一致的。收養行為是當事人之間設定親屬權利義務的民事法律行為,這種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利益和義務不能違背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否則,就不能賦予其法律效力。收養關系當事人的收養行為不違反法律,是指其行為不應當違反法律的強制性的規定,要求當事人的行為內容不違法、行為的動機目的不違法以及行為的方式不違法。
四、違反收養法基本原則的收養行為不具法律效力。
收養法規定的關于收養人、送養人以及被收養人的資格條件。我國收養法對于收養人、送養人以及被收養人的資格條件均作了嚴格的規定,除某些特殊的收養行為根據收養法另有的明確規定可以不受某些條件的限制外,一切收養行為均須遵守這些條件,收養行為一旦違反這些實質性條件的規定,就不發生法律效力。此外,收養行為必須進行的程序要求,主要是指收養登記的有關規定。收養行為必須經過民政部門的登記才能產生法律效力。即使當事人根據收養法規定的原則和實質性的條件要求,達成了成立收養關系的協議,而且符合民法通則關于民事法律行為生效條件的一般性規定,只要未經過民政部門的登記,合法的收養關系就尚未成立。